自2009年北京動物園與野性中國工作室將這一年度巡展引入中國并在北京動物園科普館展出,今年已經是第10年。今年,浙江自然博物館成為這一影展在中國巡展的首站。
浙江自然博物館展覽現場
自然攝影作品讓我們可以縱覽我們的自然世界的各個角落——從天空到海洋深處,從南極到北極,從森林深處到高山之巔,也能夠讓我們了解我們人類對自然和野生動物的影響——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在這一屆大賽的獲獎作品中,蟬聯多屆”野生生物記者獎“的攝影師布倫特·斯蒂爾頓以其令人難忘、沉默、深思乃至流淚肖像照——《對一個物種的追憶》獲得總冠軍, 而這張照片背后的一組作品的故事更加發人深省。
總冠軍暨 野生生物攝影記者獎:照片故事 冠軍 《對一個物種的追憶》
布倫特·斯蒂爾頓 南非
南非 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
作為犀牛角非法貿易暗訪調查成果的一部分,布倫特的這張獲獎照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南非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公園的一只雄性黑犀牛成為犀牛角貿易的最近的一個受害者。據信,盜獵者來自附近的一個社區,依照命令殺死了這只犀牛。在非法進入保護區后,他們在一個水坑中伏擊了這只犀牛,將其射殺之后逃走,留下了殘缺的尸體。
布倫特這張令人心酸的照片象征著對犀牛角的需求帶來的毀滅性影響。黑犀牛曾經是數量在最多的一種犀牛。但2015年時估計野外只有5000只個體———自然保護工作者們認為,盜獵活動的增長導致了其數量的下降至此。除非有效且強力的保護行動得以實施,這些極度瀕危動物將走向滅絕。
而來自荷蘭的丹尼爾?尼爾森,則獲得了 “年度青少年野生生物攝影師”稱號。
丹尼爾·尼爾森,荷蘭
剛果共和國 奧扎拉-可可瓦國家公園
經過3個小時在奧扎拉-可可瓦國家公園森林中的跋涉,丹尼爾終于趕上了這個大猩猩家庭。在他拍攝的這張九歲大猩猩“卡可”令人喜愛的肖像中,捕捉到了這些野生類人猿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希望能夠增加人們對這些瀕危的大猩猩的認識?!暗つ釥栒f。
行為:鳥類組 冠軍 《使用孵化器的鳥》
格里·皮爾斯,英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悉尼 加瑞加爾國家公園附近
長達四個月時間,這只雄性灌叢塚雉不知疲倦的辛勞照顧它的巢塚。它必須要讓深埋在這堆腐爛植物下面的卵保持在33°C的環境中。對于格里來說,灌叢塚雉枯燥重復的天性行為是一個試驗的機會,讓他能夠找到新穎有趣的方式來拍攝一個平凡的主題。
灌叢塚雉是塚雉科數量不多的成員之一,它們利用腐爛植物發熱來孵卵。它們能夠利用上喙中的感受器,不斷監測巢塚的溫度。如果太熱了就必須移除一些落葉,如果太涼了就要像照片中這只雄鳥一樣,在上面堆更多保溫材料。
厄蘭德·哈爾伯格,挪威
挪威 瓦爾達倫
隨著春天喚醒了瓦爾達倫的高地白樺林,這里的雪兔之間的關系也變得緊張起來。一天晚上,兩只雪兔在厄蘭德的隱蔽棚前面相互打了起來,爭斗的原因是厄蘭德在外面為了吸引它們而留下的食物。雪片飛舞,厄蘭德捕捉到了這一激烈動作的瞬間,并且將其轉成黑白色調,以突出這一時刻的戲劇般的效果。
雪兔終其一生都有著被捕食者和人類狩獵活動獵殺的風險,它們的拉丁學名Lepus timidus 表明了它們是膽小警惕的動物。但在春天,它們會變得更活躍一些,在夜色的籠罩中,爭奪食物和雌性配偶。
水下世界組 最終入圍 《寄生者》
林青,中國
印度尼西亞 北蘇拉威西省 藍碧海峽
這些寄生的等足類生物(縮頭魚虱)小小的眼睛,透過魚的嘴向外看著林青。六次下潛,巨大的耐心加上一點點的運氣,最終這三條魚全都將它們嘴里的外來客展露出來。在那一刻,林青拍攝到這三個好奇的家伙排成一排眼睛向前,并且把嘴張開。
這些頑強的等足類生物大概是通過這些雙鋸魚(俗稱小丑魚)的魚鰓進入它們的口腔的,它們將自己連在宿主的舌頭上。慢慢的,這些甲殼綱生物(鼠婦的近親)將伸展它們的足,吸取魚的血直到魚的舌頭萎縮死亡。最終,它們將完全取代魚的舌頭。
在2014年的年賽中,國內頂尖微距攝影師袁明輝老師,憑借他的作品《自然的和聲》獲得“植物和真菌”組提名獎。
《自然的和聲》 袁明輝 (2014年 地球的多樣性:植物和真菌組 最終入圍 )
下午晚些時候,這根彎曲的野南瓜的藤條沐浴在秋日的光線中,讓袁明輝欣賞不已。它們盤繞的卷須讓他想起五線譜上的高音譜號?!拔蚁矚g戴著耳機邊聽音樂邊拍照”他說,“這些形狀激發了我的想象。”袁明輝希望能夠創造一種音樂的感覺,將自然的元素在完美的和聲中表現。南瓜藤需要卷須的支撐,這些卷須盤繞著其他物體,固定藤條并且保護植物。在許多開花植物中都有卷須,它們是由莖、葉、花或者根變態而來。它們的演化歷程已經很久,是趨同演化的一個例子。
在此之前的2010年年賽中,小小攝影師裴海軍奪得了“十歲及以下”組的冠軍。
《金絲猴》 裴海軍(2010年 10歲及以下組 冠軍)
冬季,裴海軍和他的父母來到位于中國陜西的秦嶺山脈中,尋找瀕危的川金絲猴。他們找到一群猴子,正在河邊喝水,爬樹,跳來跳去,曬太陽?!八鼈兎浅C利?,有著長長的金絲的毛發和藍色的面孔?!迸岷\娬f道,“小猴們在一起玩耍,就像淘氣的孩子一樣。”
這些猴子的主要食物是地衣,但它們也吃果實,種子,樹葉和樹皮。裴海軍注意到在樹干上有這些猴子啃樹皮留下的白色痕跡。他使用的相機非常重,不得不將其放在膝蓋上來保持平衡?!拔曳浅O矚g這些川金絲猴”他說道。
野性中國和WPY也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2001年,野性中國的創始人,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就榮獲了年賽的"瀕危物種"大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
這張照片彌漫著一種難以表達的心酸,也許是因為這兩只待在枝條上的猴子,帶著如同人類般天真無邪的好奇表情,看起來卻如此寒冷而脆弱。圖片中的環境令人驚訝,不像是猴子生活的地方,并且掛著蜘蛛網狀的松蘿。這是一片比任何其他種類猴子的棲息地海拔都要高的森林,位于中國云南的云嶺山脈白馬雪山上。因為一項大規??撤ニ蓸涞挠媱?,這片森林差一點消失。這張照片出自一位滿懷激情投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運動,同時也是最早拍攝到野生滇金絲猴的攝影師,他的作品為拯救這一片森林以及這一高度瀕危、以松蘿為食的靈長類動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拯救了這片森林以及這些吃松蘿的瀕危靈長類動物。
————————————————————————
“偉大的自然影像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刻骨銘心的。它們可以成為美麗、奇跡和快樂的深厚源泉……這一有著半個世紀歷史的國際頂級自然生態攝影賽事,匯集了全球最優秀的野生生物攝影作品—這些影像告訴我們如何感受和對待自然。”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BBC 自然紀錄片制片人及主持人大衛?愛登堡爵士
————————————————————————
展覽地址:
浙江自然博物館
杭州市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