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保護為名的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由美國最佳自然攝影獎主辦。大賽參賽組別有:野生動物,微觀世界,海洋,景觀,鳥類,短視頻組和青少年組。大賽專注于展示國際攝影師們在亞洲拍攝的自然照片。旨在鼓勵亞洲的攝影師有機會將自己的最佳攝影作品展示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自然歷史博物館。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獲獎作品還會和美國最佳自然獎作品一起在華爾街日報,潛水警報網站,奧杜邦協會上展示。
當時沒有陽光,我在一家農戶的陽臺上發現了一對白鷺,距離我大約100米。這對白鷺深情地凝視著對方。它們經常顯示親密的動作。當白鷺表達愛時,它們的頭和脖子交叉形成兩個心形字符,象征白鷺的愛。
野性中國自然影像學校由最早在BBC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獲獎(WPY)的中國攝影師奚志農于2004年創辦,旨在培養中國本土的自然生態攝影師,改善中國生物多樣性豐富但影像紀錄匱乏的現狀,并通過這些影像的傳播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自然影像學校聘請國內外知名的自然攝影師任教,采用最新的影像設備,對自然攝影的各個門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使學員的生態攝影理念得以更新,攝影技術得以提高。15年來自然影像學校培養出了大批的自然攝影師,拍攝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影像資料,實現了很多中國自然攝影上“零的突破”。可以說是中國最高水平的自然影像培訓機構了。
這其中野性中國自然影像學校導師袁明輝獲得過第一屆和第二屆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微距世界組年度冠軍和八個高度榮譽獎,為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歷史上獲獎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該賽事獲獎歷史上最多的攝影師。
此次中國攝影師許勇的參賽是由野性中國自然影像學校導師袁明輝協助。這次奪冠也讓許勇成為第一位在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獲得總冠軍的中國攝影師。
中國攝影師許勇是野性中國自然影像學校2017年蜂桶寨訓練營的營員。三十八年的職業軍人生涯磨礪出了其堅忍不拔的精神。
從最初學習風光攝影,到大約4年后開始學習拍鳥及野生動物;最初攝影只是一種興趣、愛好,隨著拍鳥的深入,他發現拍鳥其實是一種攝影藝術,一種良好的娛樂、健身方式。 在拍鳥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拍鳥應該首先要愛鳥,愛鳥首先要熱愛大自然,熱愛鳥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2017年許勇參加了野性中國自然影像學校蜂桶寨訓練營,野性中國用影像保護自然的理念,讓他對攝影的認識又有了新的升華。原來,自然不光是一種資源,更是我們愛護、尊重、敬畏的伙伴;自然攝影者需要的是情懷,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拍攝;自然攝影者不僅僅有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肩負的責任!

©許勇